華南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國先進裝備制造、造船、電子器件、微電子、鋼鐵冶金和輕工業的重要基地。中國微電子和電子產品研發和生產的聚集地;中國激光研究和激光設備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個地區已經成為研發的高地。中國激光設備的制造和創新應用。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大趨勢下,中國激光加工的未來前景和趨勢如何?
2020年中國激光產業回顧
由于精準防疫等一系列因素,2020年國內激光行業整體趨勢不變。2020年,中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中國GDP占全球的16%以上。據專委會,激光加工協會統計,2020年中國激光加工設備行業產值將達到680億,比上年增長18%。在激光光源和激光加工系統、技術創新和市場規模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盡管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調整帶來的波動和對激光行業利潤的影響(專委會激光加工統計數據),中國激光行業繼續高速發展
預計2021年,中國國內激光加工設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850億。同時,國內激光設備市場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隨著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品個性化需求趨勢的發展,激光設備將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普及,激光產業的應用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此外,中國激光產業的國產化和替代進程正在加快,替代質量顯著提高。不考慮高功率激光設備、光源(光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激光器件及控制系統(激光芯片、控制軟件及配件)等產品,目前國內市場份額穩步提升,產業逐漸走向成熟,帶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
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激光企業超過170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激光加工和激光相關領域。
此外,國內外上市公司天翻地覆,2020年營收普遍增長,包括IPG、II-VI、Coherence、大族激光、華工科技、銳科激光和杰普特創鑫激光、海牧星、聯影激光、帝爾激光、光韻達, 柏楚電子、鉑力特、光庫科技、正業科技、福晶科技、http://科技
激光總的發展趨勢是短脈沖、短波長、高功率。同時,隨著高端制造時代的到來,精密加工市場逐漸增大,微電子、3C/5G、新材料、可穿戴電子設備、醫療器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光伏、有機發光二極管等諸多行業在先進顯示、增材制造、生命科學、科學研究等對精密加工有著強烈的需求。微加工激光波長的選擇包括:近紅外(770 ~ 1060nm);可見光(770 ~ 390納米);紫外線(200 ~ 390納米);真空紫外(110 ~ 200納米);極紫外(25 ~ 110納米);軟X 射線(50千電子伏~ 10千電子伏).
不難看出,中國激光領域的重點發展支持內容包括: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精密微加工和全固態激光器,這是目前主流的核心光源技術。全產業鏈的創新布局是未來發展的重點趨勢。
粵港大灣區的激光工業現狀
粵港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 廣州市, 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http://10048.com/(以下簡稱珠三角)九個城市
4.粵港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其中,廣東省是中國最大的激光及增材制造產業集群。2019年,全省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占全國30%以上,有效專利4.4萬件,約占全國17%,居全國首位;全省相關企業營收超過900億元,余,上市企業10家,余年營收超億元企業90家,余年營收超千萬元企業1000家,產業鏈各環節不斷完善,形成了激光及增材制造材料、掃描振鏡、激光、成套設備、應用開發、公共服務平臺等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整個產業已經成為驅動廣東省成為“制造業強省”的核心動力源。
目前,盡管廣東省,激光產業發展迅速,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首先,部分領域高度依賴進口,尤其是特種光纖、激光芯片、掃描振鏡、激光器、高端設備等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其次,技術的應用有待深化。超快激光加工、激光診斷和治療、激光顯示、增材制造等領域的技術。沒有在相關行業中廣泛應用。三是自主研發的精密激光智能裝備、增材制造裝備等產品遠遠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總體處于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第四,中小微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產業政策
從政策上看,近年來,廣東省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支持臺激光制造和增材制造發展的行動計劃,包括:
《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 。
《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重點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高質量產業發展典范。據悉,去年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收入合計16.5萬億元。
《廣東省培育激光與增材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 年)》 。
工業4.0背景下,國家推出“中國制造2025”規劃,“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基礎設施”等產業政策,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鼓勵行業轉型升級,加大扶持力度。
騎乘作物發展的優勢和機遇
廣東省在高端裝備制造的發展基礎、資源和技術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在激光和增材制造的技術研究和產業孵化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產業基礎具有全國領先優勢。產品應用前景廣闊,中小功率光纖激光器、激光打標機、激光焊接機、桌面增材制造設備等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與汽車、模具、核電、船舶等傳統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機器人、醫療健康等產業日益結合,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機遇。
需求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已成為中國制造業大省和世界重要的制造業基地。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1萬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0%和6.6%。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和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為激光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產業支撐和市場空間。
地域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躍,輻射全國其他地區,與外貿的經濟聯系較多。與港澳和臺的互動也非常活躍,為激光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資金優勢。廣東省在市場投資和民間融資方面擁有豐富的資本。2020年,全省民間投資增長10.2%,投資項目規模擴大。2020年,全省億元以上民用建筑項目將達到1662個,增速加快。2020年,全省民間工業投資增長17.4%,比全部民間投資高7.2個百分點,比全省工業投資高1.0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9.4%。
資源優勢。廣東省的許多大學如中山大學, 華南工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http://10016.com/University、廣東工業大學等。有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大部分有光學工程碩士/博士學科。深圳大學的光學工程專業還開設了激光技術與系統、激光及其應用技術等兩個學科,華南師范大學也開設了先進激光制造技術兩個學科。2008年,中國啟動了千人計劃、廣東省創新團隊計劃,2010年10月,深圳啟動了引進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孔雀計劃。
例如,季華實驗室(先進制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確定了光學工程、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6個學科,部署了機器人及其關鍵技術、半導體技術與裝備、高端醫療設備、新型顯示設備、先進遙感設備、增材制造、新材料與器件研究、微納制造等8個研究方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定位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南方新材料研發基地,未來國家材料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 港交叉開放的新窗口,澳鵬程實驗室是2018年3月成立的中國,網絡通信領域新型科研機構。主要從事該領域的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是國家戰略科技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激光行業有兩個趨勢:一個是偏振化;大功率激光設備的推廣應用將釋放巨大的需求;而以微細加工為代表的高端加工將迎來快速發展。另一個趨勢是全球化。激光產業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方興未艾。未來,中國激光產業深度參與的全球化將是真正的全球化。
作為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和創新的技術,21世紀的光學技術將成為影響整個科技領域和高技術產業的最重要的關鍵技術。未來三到五年可能是中國激光產業的一個輝煌亮點。從快速擴張到穩健集約經營,要學會從賺快錢向賺慢錢轉變。要保證速度,追求高度。同時,要創造實實在在的創造力和智力創造力,通過不斷創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此外,從產業轉型升級的角度來看,支柱產業將創造更多高端激光應用的新需求。最后,激光產業生態圈要走向互聯、合作、良性競爭的新格局,攜手加速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創造的轉變